氧氣煙氣分析儀是工業燃燒控制、環保監測及能源管理中的核心設備,其分析過程涵蓋氣體采樣、預處理、核心檢測、數據應用四大環節。
一、氣體采樣:精準捕捉煙氣“原生態”
1.采樣點選擇
代表性原則:根據煙道形狀(圓形/矩形)、流速分布(湍流/層流)及溫度梯度,選擇煙道直管段(前3倍直徑、后1倍直徑無彎頭/閥門)作為采樣點,確保樣本能反映煙氣整體成分。
安全防護:在高溫(>400℃)、高壓(>0.1MPa)或腐蝕性環境(如含SO?、HCl)中,采樣點需配備耐高溫、耐腐蝕的采樣探頭(如陶瓷涂層探頭),并設置冷卻裝置(如水冷套管)保護設備。
多點采樣:對于大截面煙道(直徑>2m),采用網格法布置3-5個采樣點,通過等面積環法或對數線性法計算混合樣本,避免因流速不均導致成分偏差。
2.采樣方式優化
等速采樣:通過調節采樣槍入口流速(使用皮托管或熱線風速儀測量煙氣流速),使采樣流速與煙氣流速一致(誤差≤±5%),防止因流速差異導致顆粒物沉降或氣體分壓變化。
防堵設計:在采樣槍前端加裝濾網(孔徑≤50μm)或旋風分離器,攔截大顆粒物(如飛灰、未燃盡碳粒),避免堵塞采樣管路或損壞傳感器。
保溫伴熱:對采樣管路進行全程保溫(溫度≥120℃),防止煙氣中的水蒸氣冷凝(導致SO?溶解、NOx損失)或酸性氣體凝結(腐蝕管路)。
二、氣體預處理:凈化樣本,消除干擾
1.除塵過濾
多級過濾:采用“粗濾+精濾”組合,先通過金屬濾網(孔徑100-200μm)去除大顆粒物,再用玻璃纖維濾膜(孔徑1-5μm)截留細顆粒物,確保進入分析儀的氣體潔凈度(顆粒物濃度<1mg/m³)。
反吹清灰:對連續運行的采樣系統,配置脈沖反吹裝置(壓縮空氣壓力0.4-0.6MPa),定期(每2-4小時)反吹濾網,防止濾網堵塞導致采樣阻力升高(>10kPa需更換濾網)。
2.除濕干燥
冷凝除濕:通過半導體冷凝器(溫度≤4℃)或壓縮機制冷(溫度≤2℃)將煙氣中的水蒸氣冷凝為液態水,經疏水閥排出,確保氣體濕度<5%RH(相對濕度)。
化學干燥:對含微量水分的氣體,使用干燥管(填充無水氯化鈣或硅膠)進一步吸附水分,避免水蒸氣對紅外傳感器(如檢測CO、CO?)或電化學傳感器(如檢測O?、NOx)的干擾。
3.溫度壓力補償
實時監測:在預處理系統中安裝溫度傳感器(量程-20℃~200℃)和壓力傳感器(量程-10kPa~100kPa),實時采集氣體溫度(T)和壓力(P)。

三、氧氣煙氣分析儀核心的檢測:多技術融合,精準定量
1.氧氣(O?)檢測
電化學傳感器:利用氧氣在電極表面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產生電流的原理,通過測量電流大小(μA級)計算O?濃度(量程0-25%Vol,分辨率0.01%Vol),具有響應快(<10秒)、成本低的特點,但需定期校準(每3-6個月)以補償傳感器老化。
氧化鋯傳感器:基于氧化鋯固體電解質在高溫(600-800℃)下產生氧濃差電勢的原理,通過測量電勢差(mV級)計算O?濃度(量程0-100%Vol,分辨率0.001%Vol),適用于高溫煙氣(如鍋爐、窯爐),但需配備加熱裝置和參比氣體(如空氣)。
2.氮氧化物(NOx)檢測
化學發光法(CLD):利用NO與O?反應生成激發態NO?*,退激時發射特征光(波長600-3000nm)的原理,通過光電倍增管測量光強計算NO濃度(量程0-1000ppm,分辨率0.1ppm),再通過轉化爐(溫度300-400℃)將NO?還原為NO,實現NOx總量檢測,具有靈敏度高(檢測限<0.1ppm)、線性范圍寬的特點,但需定期更換O?發生器催化劑。
非分散紅外法(NDIR):利用NOx分子在特定波長(如NO:5.26μm,NO?:6.2μm)吸收紅外光的原理,通過測量吸收前后光強變化計算濃度,適用于低濃度檢測(量程0-50ppm,分辨率0.01ppm),但需定期校準以消除水蒸氣、CO?等干擾。
3.二氧化硫(SO?)檢測
紫外熒光法:利用SO?分子吸收紫外光(波長190-230nm)后被激發,退激時發射熒光(波長330-390nm)的原理,通過光電倍增管測量熒光強度計算濃度(量程0-500ppm,分辨率0.1ppm),具有抗干擾能力強(不受NOx、CO?影響)、響應快(<5秒)的特點,但需定期清洗光路以防止粉塵沉積。
電化學傳感器:適用于低濃度SO?檢測(量程0-20ppm,分辨率0.01ppm),通過SO?在電極表面發生氧化反應產生電流的原理測量濃度,但易受濕度、溫度影響,需配備溫濕度補償電路。